
2024 騰龍28-75mm F2.8 G2 Z環首發評測(文長圖多)
市場區分來看Sigma 在 Z 環上的表現比較著重在 APSC 定焦鏡,而 Tamron 則著重在變焦鏡市場,截至 2024年4月已有三款 Z鏡:70-300mm,35-150mm,28-75mm,Z環算是出現少見的熱絡。我認為官方定位在「旅遊、風景、街拍、家庭活動、日常使用」很正確
攝影的思考:光學 v.s 電子觀景窗
1. 給兩台機身拍了照,一台是 N單反時期,不論機身美學設計與人體工學,可能都是頂尖的機器D4S。一台是無反旗艦Z9。 2. 靜下心來想想,真不敢相信有反時代就這麼過了。 3. 反光鏡並不是什麼不好的東西,相反的我認為在拍攝時,視網膜能夠感覺到真實世界的光和熱,才是我所熟悉的攝影。 4. 當我想到:下一個世代的攝影人,當他們記錄下影像前,那最後一眼看到的瞬間只能是電子觀景窗的圖像時,心中竟悲涼了起來。可能是我多想,也可能是真悲涼。 5. 科技產品有這麼多可能性,相機也各型各樣,但有一樣東西好像被歷史直接跳過,那就是「帶有反光鏡且與無反一樣擁有涵蓋整個畫面、超過數百個對焦點的相機」。 6. 假設 NIKON再出一台D7,延續反光鏡系統,又擁有Z9的對焦性能,豈不美哉?當然我說的不是D780那樣的 Live View版本,而是真正的 hybrid。 7....
2021回顧-LEICA Q五年詳細使用心得 (圖多)
LEICAQ陪伴大爛老師征戰世界各地,想為它客觀評價優缺點。Q不適合拍攝正經的人像、不適合拍建築、不適合拍風景,它的存在彷彿只為了街拍人文,為了讓你能更好地表達你看世界的角度。什麼ASPM、什麼風格檔,在Q上面都是不存在的、多餘的,當拿著Q,彷彿抓到了十多年前那個最純真的攝影魂2020回顧-NIKON D4S六年使用心得
在相機大就是專業的年代2014年3月我掐著19萬現鈔在台北國祥買下D4S。在此之前,我已經用D700工作了好幾年,雖然沒感到有任何不足,但買下最新、最貴的旗艦機,是自己身為職業攝影師給自己設下的里程碑。2012年NIKON出D4時,握把做得太淺,抓起相機時我總擔心它隨時會摔出去。直到兩年後D4S修正了這個缺點:握把加深,你可以像攀岩一樣緊緊勾著它。我才興起了買一台來用用的念頭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