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JPEG還是RAW──工程師朋友一句話點出關鍵
2006年我開始做攝影時,我工程師朋友說:「拍照最好用RAW檔拍。」
我:「最後還不都是轉成JPG,有啥差別?」
他:「可以調整的範圍變大啊,而且你怎麼知道十年後沒有更好的解RAW軟體?」
2007年我聽他的話開始用RAW拍照。
2024年檔案累積到現在已經超過110萬張。👀
在這過去18年間,解RAW軟體果真如他預言有長足的進步;我從LR第一版開始用,用到現在都13版了,見證同一個數位檔案如何在解 RAW 軟件的演化下,畫質越來越好。🥰
請注意,是同一張數位檔,2007年與2024年可解出完全不同的畫質。還好當年聽信了他的話,保存了第一場婚攝案件至今所有的RAW,如今時不時能將一些精彩畫面用更好的軟件解開。
譬如 AI 降噪軟體的出現,過去 ISO 800~3200 噪點嚴重的 RAW都可獲得全新的面貌🤩,但前提是你得保有RAW,如果你過去只保存JPG,就無法獲得這好處。
網上近來許多人討論著拍 RAW 或 JPG,這其實是個老問題。如果你是真心想把數位攝影的潛能全部發揮,你當然該用 RAW、學著理解 RAW 格式與軟件的關係🤗。
DU 雙魚的海邊
郭哲維(大爛),喜歡捕捉精采有趣畫面的攝影師,擅長使用閃燈盡可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光線品質,持續秉持資訊透明的原則,即時與客戶交換攝影情報。
相關文章
2021-10-01 視覺科學
視覺知識:光線與視覺演化(2021)
學習攝影也該通識地理解視覺知識,而非陷入文藝領域的話語泥沼。為何寒武紀的動物外表急遽演化?其中一項原因就是眼睛的誕生。在2003年時我讀視覺心理學,在圖書館見到吳嘉寶老師(視丘)寫的一篇文章,裡頭寫道:「視覺是為生存而服務。」我嚼著認...
淺談 Lightroom參數的生理機制-2021新版
Sharpening演算法與節細胞訊號無異,即針對高頻訊號強化其邊緣濃度(抑制與增強),Clarity參數則是反向操作低頻訊號的濃度。從實驗已知,人眼對低頻訊號的改變較不敏感,感知程度較低,但因為低頻濃度對影像的改變較為全面,因此...